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应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009年05月17日 09:21:37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133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国家意志,必须落实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基本要求,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准确理解两者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艺术地处理这种关系,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证明,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大多是预设成功的,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才会有生成的美丽。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内外等多方面。就教学目标的预设而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预设,而不能只预设知识目标;就教学进程和教学情境而言,要有适当的预案。

二、课堂教学必须有生成

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是教学生命力与真正价值所在

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呈现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

例如:……。当时这堂课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感到了生动真切,学习兴趣浓厚,我认为这堂课之所以能使自己摆脱窘境。成功,是我有效的抓住了契机,注重了生成才能促进生成呢?

1.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调动学生;

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独立的人、能动的人。老师的知识再渊博,学历再高,其思维的覆盖面也只局限于一人而已,而学生的知识可能不如教师纵深,但其广度却比老师开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个性品质丰富多样、思维活跃,因而课堂的生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

2.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观点,“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充分说明老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修养,但是这一桶水该怎样进到学生的碗里?是“哗”一下全倒下,还是细水长流的慢慢灌溉,甚或是请学生主动拿碗到桶里来取?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学需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第二境界——授人以渔;第三境界——悟其渔识。教师虽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总有用完的时候,还可能因为不流动而“腐烂”的时候。怎样达到可持续发展呢?生成的课堂就要求教师要达到第三重境界,不仅让学生自己去找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但要有创新的物质产品,还要有独到的思想产品,即不仅要学生自己拿碗到桶里去取水,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水源甚或是能自主研发新产品,创新寻水途径等。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平等对话,转变教学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能说、想说、会说,促进生成的发展。

3.预设过程中留足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教师要把课上得“粗糙”一点,“大气”一点,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预设方案的设计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着的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从而为课堂生在提供认识条件。

总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记住: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挖好一口井。

三、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1.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那种所谓的生成实质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一代人的素质;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那种所谓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慢慢会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

2.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只是辩证地认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更迫切的问题是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1>重建备课观念

有备而来,有备无患,不上无准备之课,这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能够预设好,也越是能够生成好。反之,越是仓促、草率、过于自信或不负责任,越是不能很好地预设和生成。因此,预设和生成都要从备课开始。过去我们不顾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把备课误解为就是详写教案,把上课误解为就是照搬教案,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精神。备课的根本是备学生,这在于学生是教师“教”的学习者。备课是教师为了协助和促进学生凭借教材进行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对学生不了解就没有备课权。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必须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竟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

<2>重视专业发展

术业有专攻。从我自己的这次经历来看:教学是一门专业技术,一个缺乏基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既预设不好也生成不好。因此要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课堂语言精而准,能高效地引领学生,而且学科是相通的,新课程强调小学阶段都是综合课程,我们应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具备夸学科知识,做复合型人才。

<3>加强实践反思

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这门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因此,我们应该强调自身在实践基础上多做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善于反思、经验丰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并把这些突发事件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共享源,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

<4>培育教学智慧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经常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基础上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教学智慧,再以高超的教学智慧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艺术形成的必然逻辑。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智慧、缺少灵气、只会照搬教条的教师,他能够科学地预设并艺术地生成。实践也好、反思亦罢、理论也好、经验亦罢,如果不以培育和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旨归,终究是缺少方向,至少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经历。
编辑:杨生冬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平罗中学 特此声明。